近年来,大石乡以红色资源为有效载体,通过思想引领、榜样力量、信用建设,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促进了道德实践养成与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的良性互动,全民道德素质达到一个新高度。
用红色文化引领思想脉络。丰富而珍贵的红色遗迹,是大石乡的光荣与骄傲,是百年党史最鲜明的历史见证,更是新时代红色革命教育的主阵地。目前,大石乡拥有包括第五战区第十一挺进纵队第一支队抗日英烈园、渡江战役水上练兵场、大石岭农民暴动纪念碑等在内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纪念设施。这些革命历史事迹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红色典型人物,是大石乡全面提升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强有力载体。按照“遵循史实、恢复原貌”的原则,大石乡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突出红色元素,发动本土乡贤收集、整理红色故事,妥善修缮烈士墓,深度还原中国工农红军太望赤卫队地下兵工厂旧址,做到红色资源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生动传播了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投入中央彩票公益资金600万元,实施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综合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改造提升2500㎡的大石岭农民暴动红色文化场所,高标准建设“革命老区 逐梦新区》红色大石陈列馆并进行布展,建成以中心街道为核心的红色文化旅游教育示范基地和研学基地,成为开展群众性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的重要阵地???ldquo;走一次红军路、听一个红色故事、上一堂红色党课、吹一次红色春风”的“四个一”现场教学基地,建成党员劳动体验基地,吸引县内外众多团队前来开展红色研学、团建、参观考察等活动。在“五四”“七一”“八一”等具有纪念意义的时间节点,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开展现场教学、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研学实践和户外拓展等活动,通过瞻仰参观革命遗址,重温入党誓词,听老党员、老革命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等形式,增强爱党爱国情感。
用榜样力量夯实德治之基。持续推进身边好人道德建设工程,精心选树先进典型。制订《 “大石好人、美丽庭院、好婆婆、好媳妇”创建评选办法》,凡人善举层出不穷,涌现出一批事迹突出、品德高尚、群众认可度高、示范引领作用大、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先进模范。累计评选出“大石好人”5名、“美丽庭院”10户、“好婆婆”“好媳妇”各5名,通过在和美乡村篮球联赛舞台上进行通报表彰,可以树立鲜明的时代价值取向,彰显社会道德高度。在宣传栏刊播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专题海报,组建宣讲团,广泛宣传在他乡救人被记一等功的田祥嘴村村民汪立业见义勇为等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让“精神富矿”点亮群众道德之光。
用信用建设涵养文明新风。努力构建务实管用、科学有效的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制度体系,营造向上向善、重义守信的乡风文明氛围。制定评议清单,从孝敬老人、邻里关系、热心公益事业、支持村“两委”工作、移风易俗等8个方面开展乡风文明评议,设定失信行为、违法犯罪等“一票否决项”。在“乡村振兴夜校”“党群议事会”上对拟确定的信用户等级进行逐一通报,听取群众的意见,真正将兼具遵纪守法好、家庭和睦好、邻里团结好的“三好”及有劳动能力、有偿债能力、有生产经营能力的“三有”家庭评为信用户。目前,共评定信用户4883户,占比59.39%,5个村被评定为信用村,占比55.56%。建立村“红黄两榜”,大力推行“典型引路法”,在“红榜”公示AAA级信用户,在“黄榜”公示存在失信行为、违法犯罪等“一票否决”事项的农户。推进“信用超市”,制定农村人居环境、乡风文明等8大类赋分标准,让群众以公益行为换积分,以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用“小积分”积攒出“大文明”,激活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吴素娟)